金融科技人才补短板:高校培养与政策加持

在《北京市促进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8年-2022年)》(以下简称《金融科技规划》)发布的一年时间内,北京市金融科技快速发展,工银科技、北银科技等银行系金科子公司开张运营,5G智能网点加速落地。而随着参与主体不断丰富、行业快速发展,金融科技的竞争也聚焦在人才战略上。为此,《金融科技规划》给出了答案,即支持高校院所基础研究与人才培养。在分析人士看来,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政策的扶持,监管机构未来应加大政策指导和资源支持。

金科人才紧俏

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正在重塑整个金融行业,并不断有新的科技公司涌现,但金融科技人才的短缺已成为行业发展的最大短板。

在国际人力招聘公司Michael Page(中国)发布的《2018年中国金融科技就业报告》中,92%的受访金融科技企业发现中国目前正面临严重的金融科技专业人才短缺。85%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在金融科技人才招聘方面遇到困难,45%的受访雇主表示他们面临的最大招聘困难是难以找到符合特定职位需求的人才。

而在银行、金融科技子公司、理财子公司等公开招聘中,金融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受到热捧。例如,工银科技11月18日在官网一口气发布了15个招聘职位,包括分布式服务高级架构师、软件研发工程师、高级产品经理和产品运营经理(saas平台规划方向)等岗位。

在BOSS直聘网站中,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北银科技、民生科技、光大科技、光大银行信息科技部等也都在相继争抢金融科技人才,其中容器云架构师一职月薪最高达到10万元,Java架构师、云平台架构师等最高月薪也在5万元。另外,需求分析工程师、产品经理等多个岗位还为16薪。

企业“一掷千金为人才”现象不断重现,也体现了当前“人才荒”的现状。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院长刘勇表示,全球金融的竞争焦点在金融科技,金融科技的竞争焦点在人才。而我们的现状是什么呢?人才短缺,人才渠道匮乏,包括岗位需求量比较大。

加强高校人才培养

面对人才紧缺的境况,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难题。《金融科技规划》提到,支持高校院所加大金融科技领域的基础研究投入,支持和鼓励在京相关院校组建金融科技院系或设立专业方向,培养一批金融科技拔尖人才。

在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科技与互联网安全研究中心研究员车宁看来,前期的金融科技实践多为商业模式的应用创新,虽然短期推动了金融科技业务快速发展,但并没有把创新引向深处,科技含量还不足,因此需要加强技术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来化解这个问题。而从整个市场的人才供给上来看,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较好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基础的人才稀缺,也需要高等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

而从人才现状来看,既要懂科技又要懂金融的复合型人才是未来的培养方向。刘勇认为,金融科技人才并非简单的金融和技术两个专业的组合,而是需要更深层次地了解这两者结合后所带来的新的运营模式和规则,因此,金融科技企业人才需要具备跨领域技能是大势所趋。

那么如何加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工作呢?刘勇建议道,一方面,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既需要掌握金融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等金融业务知识,同时还需要具有互联网思维,对新兴技术有全面和深度的了解。另一方面,金融科技从业人员培养,应该将风险控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树立风险意识,不断提高对风险的预测和控制能力。


在培养模式上,刘勇表示,金融科技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培养复合型、实战型、专业型的金融科技从业人员为目标,建议通过“课程面授+线上学习+企业实习”的培养路径培养复合型人才。

扶持政策应加快配套

金融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离不开监管政策的帮助与扶持。《金融科技规划》指出,全面实施金融科技人才聚集工程,推动中高端人才形成规模集聚;构建辅助型人才良性培养的渠道。

为吸引顶尖金融科技人才,具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非常重要。车宁举例称,对于在高校进行基础技术研究工作的学者,其工作需要有大量的研究成果产出,可以为这些学者创造更多的研究场景,提供更多资源支持课题研究,在支持的过程中将前沿的课题研究、技术成果及时进行商业转化。